• 如何看待支付宝新出的500元「备用金」

    发布日期:2022-03-17 14:31    点击次数:102

    如何看待支付宝新出的500元「备用金」

    看起来是让你把肉从冰箱里拿出来再放回去,手上沾那么一丁点儿油,但再细看看,越看越像是在“引诱”我们培养成借钱来花的习惯。记起来我小时候一个事情,初中暑假,做完了作业没事儿干,几个小孩在一个大孩的带领下开始有样学样地玩赌博。诈金花,每个人发三张牌,一起押注然后比大小,三个A豹子最大,接下来是什么同花、拖拉机之类的。刚开始一个筹码也就几分钱,赢了、输了最多一天几元的零花钱赔进去。赢了钱着实刺激,总体来讲我是一直输的。只经过了几天,诈金花已经被我们抛弃了,直接全部扑克摊开,每人抽一张比大小,赌注也从几分钱升到了几元钱,我运气好把那个大小孩赢了几十块,然后他就跑了。。。,再也没见到过。幸好他跑了世界赌场名单,从此我再也没有正儿八经地去赌过。
    我们转回来研究支付宝新出的备用金,备用金每月可以提取两次,每次500元,金额不大,无息无率,7天还款,据现在情况来看,也没有征信。理论上是解决用户一天内消费的流动性问题,但是,首先,它解决不了现钞的流动性问题。上次我在加油站就碰到有人用支付包转账换我现金,因为这个加油站不支持移动支付,因此,解决现钞流动性问题也应该是十分钟内小额现金送达吧。其次,移动端现金的小额需求感觉需要的场景不多。备用金打出的标语是“解决你的小尴尬”。什么小尴尬?比如,学生党,每月只有一、两千的生活费,聚个餐、购个物,口袋里惨惨淡淡,为了防止在“饿死”和吃榨菜就白开水的边缘试探,支付宝给你1,000元备用金,拯救你于“水火”之中;再比如,说出门吃个烧烤、买个菜,就带了个手机,而且好死不死,微信、支付宝绑定的卡上没钱了,好吧,借你备用金解决。所以,可以明确,备用金确实是有受众群体的,尽管这个群体人数可能并不多,毕竟500元是个很小的数目。
    那么,支付宝干嘛做这个备用金,做慈善吗?当然不可能。有人说是为了通过大数据进行个人信用分析,这个俺觉得也不太靠谱,因为大额借贷和小额借贷的信用行为可能完全是两回事儿,了解小额消费习惯大数据还差不多,就像很多答主说的一样,一旦我们从“借呗”来看就清楚多了,归根到底就是在监管不会受到惊扰的情况下培养起我们借钱消费的习惯。
    在我看来,备用金其实是“借呗”顺应监管政策变动而孕育出来的一个衍生产品。“借呗”是支付宝推出的一款透支服务,目前的申请门槛是借款人的芝麻分必须在600以上,按照分数的不同,用户可以申请的贷款额度也从1,000至300,000元不等,“借呗”的还款最长期限为12个月,贷款日利率是0.045%,随借随还。这里就不得不提及现金贷,“借呗”如今发展的限制,很大程度是由于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现金贷予以了管控和打击的结果。
    2015年到2017年是现金贷蓬勃发展的三年,现金贷类似于民间贷款,有利息、手续费和服务费等各种费用,但却免去了繁杂的征信过程和贷款手续,这让借钱变得很是方便。但因为政策存在漏洞,导致现金贷的借钱用途不可知、变相成为高利贷、违法方式追债等问题接踵而至,给社会带来麻烦,可借贷公司却悄无声息地赚满上亿资产。为了阻止这种混乱,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并实施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后文简称“通知”)。
    到了2018年,现金贷平台融资渠道遭到全面封堵。尽管蚂蚁金服力证自己非“现金贷”产品,不符合《通知》中对现金贷下的“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的定义,但就实质而言,“借呗”借出的钱,其用途依然是无可监督,无指定用途、无限定客户和无抵押的,当然,“借呗”也接受了整改。而备用金却在2018年6月悄咪咪地出现在了芝麻分在600以上的用户的余额界面。
    至于为什么是500元?《通知》中并没有明确过现金贷的金额限制,但是我们悉数之前的现金贷平台,贷款金额基本都是从500元为起始的。备用金作为一个在边缘试探的产品,以500元作为起始金额,高不成、低不就,也无可厚非了。此外,备用金作为一个借贷产品,本身就具有吸引客户的价值。通过每个月的1,000元,卖给客户一个好,可以用来提高客户粘性。插一句,在提现这方面,支付宝比微信实在是舒爽太多。备用金是直接转入余额内的,对于急着提现到银行卡的用户,实在是方便得紧。对于转入支付宝的500元,蚂蚁金服是可以监测到这500元的用途的。经过备用金的实验,来探求客户金额的用途,来摆脱政策“四无”的帽子,推进蚂蚁金服现金贷业务继续向前发展,等适应了政策环境,用户也熟悉了借钱消费,再牟利息、费用,也不是不可能的嘛。毕竟,缺钱!那是常有的事,缺钱了怎么办,你就想起经常借你五百块那个人了,来了!老弟!
    编辑:高翔
    作者:王雪辰,全国首门《金融科技与创新》大学课程班上的同学(2018年秋第三期)